在现在这个暴富的时代,百万富翁可以说到处都是,马克吐翁笔下的“百万英镑”可以让人疯狂,我的百万却买不起和谐社会中大都市的房子。不过这些钱来的很普通,所以我想写出来,与和我一样同为普通人的朋友们分享。
我今年30了,本科毕业7年(普通高校),生活在广州周边的一个富裕的小城市。我是个很普通的人,薪水普通(民营企业中工作,今年才到经理级), 长相普通(所以一直没女朋友),家境普通(老爸是个工程师),现在有部10多万的车,一套房,一个闹市中的门面,若干基金、若干股票、若干期货,加起来大概200万左右吧。
2000年7月,我从某非知名工业大学毕业,自动化设计专业本科。但工作很不好找,一是专业比较冷门,二是学校不够知名,更重要的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太好,当年口吃比较厉害,现在我的语速还是比较缓慢,一着急就有些断断续续。后来我看杰克•韦尔逊的自传才知道,他也有些口吃,他妈妈这样安慰他:口吃是因为你的大脑反应太快,语言跟不上。当然也有幸运儿,有个同学进了北电,刚进去的月薪就是1万。这在我眼里是个天文数字。
9月份的时候,我进了本地一个民营企业,做售后工程师。面试我的经理说选择我一是因为我是本地人(96年我就随父亲到了这个城市),二是因为我很踏实,适合在技术领域发展。
说我踏实,这点我也比较认同,我做事比较周密细节,但骨子里,我还流淌着湖南人敢闯的天性。补充一句,我是湖南长沙人。在大学里,我就把历年积蓄的压岁钱,投资一个老同学开矿泉水公司,3人入股,我不需打理,占30%的股份。公司开到2000年底,略有盈利,但很难做大,后来我就退了出来,本金加分红共计5万元,略赚。呵呵,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投资。
小时候的我,属于顽劣和好吃的类型。那时候流行养蚕,家里人有时候会给个一毛两毛的零钱让我们买桑叶,我全用来买韭菜丝吃。然后从表姐那里偷点小叶子喂我的蚕。别人的蚕白白胖胖开始吐丝,我的蚕越养越小还是黑色,居然也结茧。
我还总站在胡同口的罗娭姬(奶奶)那里看她炸油饼,看的口水都随风飘起,最后她实在不忍心,就送我一个。那时候我是个卷毛小胖子,比较可爱。
我还总站在胡同口的罗娭姬(奶奶)那里看她炸油饼,看的口水都随风飘起,最后她实在不忍心,就送我一个。那时候我是个卷毛小胖子,比较可爱。我还些多动症,上课最喜欢把前面女孩的头发绑在椅子上,然后盼下课起立。所以在家人眼里,我长大后的前程堪忧。
刚进去这家企业的时候,我月收入2K多。吃住在家,走路上班,厂里有工服,所以开销基本为零。我有些孤寒(粤语中小气的意思),但仅仅对自己。过年回长沙,我给爷爷奶奶各封了个1800的红包。
01年的时候,我的试用期过了,月薪3K5,并开始四处出差。我们厂生产某种设备(抱歉,如果说明是什么设备,那肯定就知道厂的名称),每套价格都在百万以上,因此售后服务很重要。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四处救火,客户一个电话,我就得启程。而厂里这块的专业工程师就我和我的师傅,所以一年中,大半年在外地。单位每天给我补助250元,含吃饭、住宿,交通费实报实销。很多出差的朋友应该都接触过这种补助形式吧,反正你吃饭住宿后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你住五星的也可以,超出费用自己出喽:)。我的原则是,出差去外地,先找同学、亲戚蹭祝如果没有,就住条件一般但还算安全的招待所。在蒙古我还住过蒙古包之类的。这里我要揭下师傅的小秘密,师傅比我大3岁,人长的不错,属于脸皮厚口才好胆子大又幽默的情场杀手级,他出差前一般和在当地发展一个网友,顺便把住宿费省掉了。
师傅前年跳槽去了一家同行,做总监,收入是翻翻了。但他总抱怨钱不够。有次我俩通电话,刚好说到这个话题,我就问,你出差标准比我高,还不用住宿费,那钱到哪里了。师傅嘿嘿笑着说,吃饭娱乐送衣服项链的费用比住宿要高很多。
到01年底,月薪提到了4K,年终盘点我大概存了12万左右。当时连通搞存话费送手机,我就存了9600元(我一个月的手机费用可报销800元),换的那部高档手机送给了长沙做交警的表哥(他大我几个月,当时正谈女朋友),他高兴坏了,顺便拿走了我的商务通。
我有个兄弟,我们叫他阿峰。他当时在深圳的一家财经公关公司做策划总监,年纪和我差不多,月薪却1万多,还有提成奖金之类,小日子过的很滋润。那一行来钱容易,所以花钱更爽快,他老板也很年轻,所以要带领他们一起去过高档生活,衣服穿cerruti 1881或者george armani。当时深圳西武还没有这些牌子,他们就跑去香港买。我出差去深圳的时候,阿峰还特意带我去他住处看了下他买了givenchy西装,据说花了1W2,他的包据说也是意大利牌子,8K多。我对这些品牌的了解基本来自于阿峰,他不但自己喜欢,还诲人不倦。这一块我始终接受不了,我买衣服一般去广州的中华广场6楼,或者天河城的7楼,所谓名牌特卖常男装没什么太多变化,一百元以下的衬衣和裤子,我看不出和那些品牌的区别。
到了03年中,我存了30万左右。钱放银行还要加收利息税(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加收,反正放银行没意义)。我就在住处附近买了个门面,18万,一个月租出去800元。剩下的钱,我想放到股市里。因为阿峰是做财经公关的,帮助公司上市,我以为他有些内幕。他跟我讲了很多道理:1、股市风险大,引用吴敬琏说的中国的股市还不如赌场;香港流传中国的股市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是朱市。等等。2、他负责过一个**股份的上市企业,那个老板每次去深圳,每餐都要吃鲍鱼。阿峰反问我,一个国企的老板餐餐吃鲍鱼,这个企业有希望吗,你知道什么叫投资价值吗……听得我一身汗,那个**股份上市后一路狂飙。我找阿峰,他气呼呼的说,中国的股民都是用脚投票。我就他一个懂点的朋友,就死磨硬磨要他给点建议。他就说了下茅台这个企业,说他们供不应求,有什么原地域保护,企业很有钱之类的,他最后说赚多少不知道,但亏的可能性比较校顺便补充下,阿峰自己坚决不炒股,他说他接触的企业基本让他寒心。我当时就把10万元放进去了,当时30多元一股。
04年,家里开始着急我的婚姻大事。我所在的厂,严重的男多女少,我又长年出差,根本没什么时间去培育感情。这一晃一晃,转眼我就27了。本来我还不着急,可家里总这么念叨,我只好试探性的环顾左右。女人不像衣服,跑到商场里就有,得发掘得找机会还要有缘份,可我身边要么就是20岁以下的厂妹,要么就过了30。符合我心理区间的好像被蒸发掉了,我现在才知道计划生育的好处,我们那代可是生育高峰期,好东西都得抢。长辈介绍,朋友引荐,不是落花无意就是流水无情,到了后来我算明白这个道理,好女人就像愿望,你越着急祈祷就越不出现。我就打算筑巢引凤,把房子先搞定。恰好公司又有补助政策,于是我就先把精力放到筑巢这块来。房子属于公司集资,138平,没有电梯,4楼。我只要交18万,我找老爸借了8万元,去乐从买的家具,全屋家私才花了2万,还带电器。
05年我的月薪加到了6千,也提到了副科级,但还是要经常出差。而且越出越远,越走就越北,家里人经常委托我带新疆的大尾巴羊的羊腿。什么北疆的喀纳斯,南疆的伊宁,我自我安慰算免费旅游。还是很节省,蒙古包也去住,男人嘛,睡哪不是谁。我给自己买了戴尔的手提,配了无线网,买了MP3,数码相机等,学工科的,对数码这些玩意也比较喜欢,但我一般买水货,一般到海印电器城淘。年初把驾照给拿了,到了年底,看看手上有些余粮了,就想把部车,年底回长沙时用得上,而且可以把爷爷奶奶接过来(结果把爷爷奶奶给辛苦得……)。看了很多评论,选了凯越,包牌15万5。(慢慢有些权力,所以也有些额外收入,也不是很多,这里就不透露数字了,出了些股票,手上还余点钱)。年底开车回家,参加中学同学聚会,有点小成功人士的感觉。这里可能很多人笑话我,不就一部经济车么,至于吗?我也是心里有点得意,脸上没半点透露,而且跑来跑去,全做司机了。好在刚开车,特有激情,也不觉得累。可惜当年的班花次班花次次班花都有主了。
姑妈每年都去做美国做生意,虽是个小生意,但手上有些美元。有时候会给我们1、200美元,让我们收着。老爸有时候也会给点,零零散散积累下来,也有3、4千美元。07年8月的时候,炒外汇很火热,报纸呀电视都在讲这个概念。我想放银行也没意思,就拿出来玩玩。先用美元换日元,然后又倒来倒去,搞到年底大概赚了10%左右,这样的收益(考虑到风险),我很快没了兴趣。炒汇是大资金的游戏,像我这个金额的小虾米在其中晃悠,纯粹学习金融知识,所以到年底我就退出了。到了06年,到处风传美元贬值,我就把那几千元换成了黄金,一直捂到现在。现在算算,这部分大概上升了20%左右,大概也有个6千左右。反正也暂时不用,就继续放着吧。
周末去了长沙,回来的时候一路大雨,到家已经晚上1点了,所以这两天没时间写,见谅。
有些朋友谈到,本抱以很高的希望来看这篇帖,希望得到迅速致富的真经,进来后深感失望。在这里,我只能致歉,因为我不认为普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的钱都有捷径。有些快钱确实让人心动,可惜这种机会属于稀缺资源,与其梦想天上掉馅饼(这块馅饼大得诱人且不知道把自己砸死,便宜了旁人)和玩彩票中奖的一夜暴富,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挣钱、攒钱,有了余钱再去适当理财(注意,是理财,而不是投资,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散还是集中投入)。我相信几率的存在,但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
处于窘迫阶段的普通人,谈理财观更不如谈消费观。最近有个广州工作的女同学给我很大启发。02年的时候,她和她BF(后来成了老公)在街头散步,从石牌到岗顶,看到路边的房子,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拥有一套房子该多好,哪怕是二手的。当时两人还住在石牌的城中村里面。她俩都在银行工作,待遇比较稳定,当然也比较高。04年按揭买了套房,06年她怀孕在家休息,就买了基金。30万进入,一年后成了96万。同学聚会时,她老公也来了,开的是别克。从外表看,她应该也算小康家庭了,有房有车有LV包,但我注意到,她实际消费也很节省,有些高档衣服,那是“当家服装”,因为毕竟生活圈高了。不该花的就不花,该花的费用,还是舍得,这点和我的消费观一致。自己在家做饭,踏踏实实的生活,总有一天,面包会有的:)
说到该女同学,补充个小插曲。到了今年6月份,该女同学给我打电话,语气幽幽,说她做了错事。我按照流行的观念来理解,以为她出轨了,遂好言宽慰。结果她说她又投资购买了一套珠江新城的房子。在广州的朋友应该知道,珠江新城的房价有多高了。我初步一算,那是几百万的玩意哦,于是明白了她明着幽怨暗藏得意的心境,如没有我们这些同学的仰慕,锦衣夜行是多么的无趣埃我很识相的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的仰慕之情。
记得9月份的《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任务周刊》,封面故事都是关于理财的。在这个“物价像胡子一样涨,工资像眉毛一样涨”的时代,众生百态,让人眼花缭乱:深圳有上千部的士停开,司机去炒股了;丽江花园的部分业主辞职出来专职炒股,标题是“山腰中的财富:欲望和恐慌”,其中有个人准备把全部的资产翻两番再收手,他认为“命运在自己手中,自己一定能从股市全身而退”。所有人都相信总有人接最后一棒,而那个人不会是自己。我看问题可能比较悲观,自认智商平庸,姿色平常:),想老天也不会特别垂青我,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该省的就得省,该努力的就得努力。
补充一些我从媒体看到的信息:“97回归”前,香港社会投机思潮弥漫,除炒楼外,的士车牌、邮票、磁卡什么都炒。当时香港市民普遍存在3种心态:不务正业,炒比打工好;赌徒心态,“一票定输赢,赢了就发达”;还有挫败和失落感,认为辛苦工作赚钱不如投资者多。“回归前夕,香港楼市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潮,房价炒得如此之高,最后民众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买房还是搞投资了。他们看到的是每隔十几天房子都实实在在的涨价,炒楼花、卖楼号就能赚大钱,几乎每一个港人家庭都加入按揭购房的队伍,并对后市充满信心。”,政府出台6项金融措施,希望控制飞涨的房价,其结果是无法压抑,反而推升。后拉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应该都清楚。97年10月——2002年底的5年中,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创造的生产总值还多,也超过了97年前7年因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上升而增加的财富,1/4的中产沦为0资产,直到现在,除了豪宅升近97年水平,楼市整体水波不兴。
所以我个人对高企的房价不太看好。有价无市难道还不是泡沫?这2几个月的房价下跌至少是一种信号。
关于未来,我一直都有创业之心,也有过一些考虑。我做售后工程师,和公司的业务人员接触比较多。看到业务人员一年应酬来应酬去,一年可以挣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我就很心动,打算换岗,顺便体验下“痛苦”的应酬生活。父亲是坚决不同意,他自己是工程师出身,公派去意大利留学,也去过德国浏览,是技术至上论者,从大处讲是笃信技术是立国之本,从小处说是认为家有千斤不如一技在身。为此我还与他辩论过,用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游说,但他老人岿然不懂。后来师傅跳槽,我一个人顶梁,满世界出差,而且差是越出越偏远,以致婚姻大事都耽搁了(刚开始他们还直接当我面问及是否有女朋友,后来则用哀怨的眼神打量我。我只好用这个借口来给他们宽心),父亲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创业是个需要机缘的东西,项目、团队、时机、市场等等,缺一项都会走很多弯路。
最后给自己现在合作的网站插个广告:www.uplife.com.cn 优派生活网 我们的物质生活社区,优雅有优惠,省钱更赚钱 。 从记账开始,分享购物的心得,生活的技巧和理财的知识,期待优派生活网能给大家带来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