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彩鲜艳明快。
2.反差强烈。
3.强调清晰度。
4.底色去除。在彩报印制工艺中同样可采用底色去除减少油墨量
5.由于各种原稿受时间、传输、设备许多出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应使彩色图片整体不失真,颜色接近其真实效果,设定好图片的黑白场,小面积的极高光处可以绝网,但大面积部分切忌绝网,暗调处应保留层次。
传统打样和数码打样技术的比较
方面 传统打样 数码打样
相对印刷效果的彩色 较差、色差较大 好、色差小
图像再现性能
图像分辨率 好(套印准确时) 好
样张一致性 较差 好
输出速度 慢 快
打样幅面 大 可大可小
系统成本 较高 较低
人员要求 要求高 无专门要求
其他 需要分色片输出、晒版配套 不需要
占地面积 大 占地少
环境 要求高 无环境特殊要求
起初,打样是在印刷机上由印版(印版和压印滚筒)完成的。从技术的角度看,只有真正出众的样张,才能称其为打样。
当然,在印刷机上进行打样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人们又寻求更为有利的打样方法--在卷筒纸和平版打样机上印刷样张。为了模拟实际生产用印刷机的结果,打样条件必须与实际印刷条件更接近。
后来,人们又开始使用可复制的打样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只能是打样的代替品,因为它不再是用油墨在正式印刷的纸张上印样张,而是用色料和其他颜料在合成材料载体上印样张。德文称这种打样方式为“Proof”,但在英语词汇中这个单词的意思完全不同。
英文“Proof”是所有打样方式,德文的意思却是“彩色试印”,彩色试印又分“材料彩色试印”和“非材料彩色试印”。与之对应的英文名称是“硬打样”和“软打样”。“硬拷贝打样”又分为“机器打样”,“胶印机器打样”,与之对应的德文名称是“打样”,“打样代用品”。模拟打样代用品由胶片生产,数字打样代用品由数字数据产生。
在法国习惯用语中,没有表示打样代用品的专业词汇,使用较多的是其同义词“可罗马林”。
在PS中,一个图象尺寸大小是103MM*103MM(包括出血)
那么储存为TIFF后,导入到AI后,页面设置多少?
角线是用专色,对吗?
答:页面设置103mm*103mm, 角线为套版色(即4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