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编程网,本站提供各种互联网专业知识!

互联网巨头的手机梦

发布时间:2011-08-07 作者:souphp3l2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
天云、Q-service、HTC微客……这些是近日在手机家族里亮相的新面孔,它们的东家却是阿里巴巴、腾讯、新浪等老牌互联网企业。看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智能手机热确实令人垂涎,连一贯精明的互联网巨头都已按捺不住参与的热情。梦想成为下一个苹果前

天云、Q-service、HTC微客……这些是近日在手机家族里亮相的新面孔,它们的东家却是阿里巴巴、腾讯、新浪等老牌互联网企业。看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智能手机热确实令人垂涎,连一贯精明的互联网巨头都已按捺不住参与的热情。

梦想成为下一个苹果

前有撂倒手机业巨头的苹果很难超越,后有陨落的巨星诺基亚引以为戒,面对智能手机这片红海,为何这些互联网企业还要自己做手机?

机会,是最大的诱惑。CNNIC最新的统计数 据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扩大,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3.18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1495万人,这意味着有65.5% 的网民用手机上网,手机已经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重要终端。于是,不仅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行业相关企业都坐不住了,纷纷抢占手机这块滩头。在移动互 联网的大势所趋下,行业中的哪个企业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也不敢放弃这个机会。即便成功的可能性无法达到预期,但是在目前的行业发展势头下,手机先推出 来,至于销量如何,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榜样,有着无穷的力量。iPhone引领的热潮让移动终端市场顿时沸腾,而安卓系统的迅速崛起让大家明白,原来后起之秀也是可以抢占手机市场半壁江山的,在这两个榜样的鼓舞下,这些互联网企业也兴奋起来:或许我也能成为下一个苹果。

话语权,是长远的战略布局。互联网企业大多以 应用和增值业务等“软”实力见长,要推广这些应用,依托智能手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再加上互联网企业手中有大把的资源和充足的资金,如果在手机和操作 系统上被人牵着鼻子走,很可能在竞争中陷入被动局面。从长远来看,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如果把终端掌握在自己手中,终端和应用“软硬兼施”,也就掌握了 移动互联网中大部分的话语权。因此,互联网企业自己出手造手机就不足为奇了。

硬件换取软件的成功

尽管智能手机及其操作平台的市场空间令人遐想,可是,互联网企业身为手机行业的“门外汉”,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手机?

合作,是必由之路。阿里巴巴集团就与国内大型 手机生产商天语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而手机操作系统“天云”则由其旗下子公司阿里云研发,但是阿里巴巴集团不满足于这种合作,他们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采用 “天云”系统的自主品牌手机。腾讯也采用了和阿里巴巴集团同样的合作套路,在手机制造上和华为、Oppo合作,自己则埋头研发手机中间件和服务Q- service。新浪的合作策略略有不同,它选择了HTC作为合作伙伴推出微博智能手机HTC微客,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研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

尽管可以通过合作借力于手机制造商,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互联网企业的手机有何优势?

终端与应用的融合是差异化优势所在。互联网企 业做手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并不是真正要加入移动终端的产业链的竞争,而是想得心应手地卖服务——从商业模式来看,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不打算通过手机 销售获得大量的收入,而是希望通过应用商店和其他的增值服务获利。比如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手机将会搭载阿里巴巴所有的移动操作系统,并内置阿里浏览器、阿 里输入法、搜索、翻译工具、支付宝等移动应用;而腾讯的Q-service则搭载了手机QQ、QQ空间、QQ微博等应用;新浪的HTC微客手机定位更加清 晰,主打的就是新浪微博这个招牌应用。

而无论是“云”概念的植入、还是整合各种应用 的手机中间件,都是受到苹果以硬件换取软件成功思路的影响。在这条大思路下,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出发点更加明确,把自己优势的应用,比如阿里巴巴的移动商务 和支付、腾讯的即时通信以及新浪的微博,和手机完美融合起来,以便在移动互联网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占先。

只是南柯一梦?

互联网企业进军移动终端领域,这是移动互联网 一种新的模式。但是,对于推出定制手机和手机操作系统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和手机厂商资源积累方面,他们并不是内行,与国外知名手机操 作系统相比,其竞争力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是否能够在短期内研发出足够完善的产品,目前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到头来会不会只是南柯一梦,还有待时间的检 验。

因此,在尝试这种模式时,必须考虑到手机真正 步入市场考验阶段的困难。细看之下可以发现,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是天语,百度的合作伙伴可能是联想,腾讯的合作伙伴是华为和Oppo,他们的合作对象在手 机行业并不是一流的企业,这些定制手机在推出之后的市场影响力究竟能有多大?

尽管前有苹果的成功,但是从长远来说,光靠应用带动终端发展恐难持久。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之快,应用更新换代之频繁,我们已经见识到。在这种特点的驱使下,网民喜新厌旧在所难免,不能奢望网民会把自己拴在某一个应用或者服务中。

此外,终端和互联网毕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 两个不同的环节,走的是两种不同的商业路径。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些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在移动终端领域就能行得 通。目前,并没有更多的细节显示互联网巨头在研发以及制造方面的优秀表现——在苹果和安卓的手机操作系统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些应用的客户端,网民即便是 这些应用的“粉丝”,他们真能做到爱屋及乌吗?

相关推荐